格赫罗斯是由英国作家拉姆齐·坎贝尔在短篇小说《牵引》中首次引入,被称为“审判之星”或“毁灭之先驱”。其存在象征宇宙的盲目循环与终极毁灭,是唤醒沉睡旧日支配者、引发星系级灾难的恐怖存在。
一、核心设定
- 形象与起源
形态:格赫罗斯被描述为一颗锈红色的类行星天体,表面布满裂谷与沟壑,液态铁海洋在其外壳下涌动,形成一只巨大的猩红色眼球,散发压倒性的压迫感。
起源:部分设定认为格赫罗斯是阿撒托斯“苏醒意志”的具象化,其存在可能威胁宇宙的存续。但更广泛的说法是,它独立诞生于混沌,作为宇宙秩序的“修正者”游荡于星际。
- 权能与象征
天体之音:格赫罗斯持续吟唱类似防空警报的“圣歌”,被称为“天体之音”。这种声音能穿透时空,唤醒沉睡的旧日支配者与外神,导致其所在星球的生态崩溃甚至彻底毁灭。
毁灭循环:其行动遵循约2600万年的周期,可能引发物种大灭绝或文明湮灭。
二、著名事迹
- 夏盖星的覆灭
夏盖虫族的母星因格赫罗斯接近而被唤醒沉睡的未知存在,导致星球爆炸,虫族被迫流亡宇宙。这一事件成为克苏鲁神话中“盲目探索招致毁灭”的经典案例。
- 地球的周期性威胁
在衍生设定中,格赫罗斯的周期性靠近地球与多次生物大灭绝相关。科学家曾推测其为太阳伴星“涅墨西斯”,但这一理论后被证伪。
- 《牵引》中的观测事件
在坎贝尔的原著中,人类通过望远镜观测到格赫罗斯的真容,其表面裂谷张开如巨眼,液态铁海洋涌动,引发观测者集体精神崩溃。
三、关系网络
- 与阿撒托斯及三柱神
格赫罗斯的“天体之音”可能唤醒沉睡的阿撒托斯,因此被三柱神联手放逐至宇宙边缘,以防止宇宙湮灭。
- 信徒与仆从
格赫罗斯信徒极少,主要为占星师或极端宇宙学者,聚集于英国山羊林地区的秘密教团。其召唤仪式未被《死灵之书》记载,仅见于《格拉基启示录》。
四、哲学隐喻
- 宇宙的冷漠性
格赫罗斯的存在体现了洛夫克拉夫特“宇宙恐怖”的核心主题:人类对宇宙规律的干预终将招致毁灭,理性在混沌面前毫无意义。
- 循环与宿命
其周期性活动象征宇宙的盲目循环,暗示生命与文明的兴衰仅是宏大叙事中的偶然片段。
格赫罗斯以其独特的行星形态与毁灭权能,成为克苏鲁神话中“不可抗命运”的象征。其唤醒神祇、终结文明的特性,既是对人类傲慢的讽刺,也是对宇宙无序本质的终极诠释。尽管在正统神话中戏份较少,但其在衍生文化与哲学探讨中的影响力持续扩展,成为宇宙恐怖美学的标志性符号。
